六届 数字点评:他山之石评凡人点点滴滴(2/10)
若支持我,就给鲜花。
是个人都喜欢有夸也有花。
——————————分界线————————————————
套一句武侠的辙儿,“闲话表过,言归正传”。金梁都是各自有其本身风格的作家,不妨逐点论列。
先他们所接受的影响,他们两人的我都全部读过,我有个感觉,也是朋友们所同意的,梁羽生的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化(包括诗词、、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而金庸接受西方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虽然二人都是“兼通中外”(当然通的程度也有深浅不同),梁羽生也有受到西方化影响之处,如《七剑下天山》之模拟《牛虻》(英国女作家伏尼契之作),以及近代心理学的运用等等,但大体来,“洋味”是远远不及金庸之浓的。
——————————分界线————————————————
梁羽生自评为名士味,却评金庸为洋才子味,认同。
那忘语是神马味?
忘语又受了什么化的影响?
不了解一个作者的生活与化背景,很难准确对该作者的作品进行评论。
非要评论,也会是肤浅的、苍白的。
但神马味道是可以从他的作品里读出来的。
有饭粒忘大闷骚,大约就是闷骚味。
但闷骚却不是准确定位,我也一时没有闻出来,汗!
——————————分界线————————————————
梁羽生的,从形式到内容,处处都可以看出他受中国传统的影响,如用字句对仗的回目,每部开头例有题诗题词,内容大都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对历史背景亦甚为重视等等。写作手法也比较平淡朴实,大体上是中国旧传统的写法,一个故事告一个段落再接另一故事,虽有伏笔,论到变化的曲折离奇,则是显然较弱了。因此梁羽生的创新,是在“旧传统”上的创新,不脱其“泥土气息”。这种写法,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有一定中国化水平的读者,读梁羽生,可能觉得格调较高,更为欣赏。
——————————分界线————————————————
忘语的凡人肯定不是这种高格调作品了。
故而略去不比。
因为我还没找到可比较的地方。
饭粒们若觉得有比较性。
那就在回复,我会认真听的。
——————————分界线————————————————
一般读者,若是抱着追求刺激的心理,读金庸的,可能得到更大的满足。因此同属“新派作家”,金庸的手法由于更能接受外来化艺术的影响(是好是坏,姑且不论),则似乎比梁羽生显得更“新”了。举一些例子来,《雪山飞狐》的手法显然是受日本电影《罗生门》的影响。《罗生门》里,一个大盗杀死一个女子的丈夫,大盗、女子、丈夫的鬼魂,三个人的法各各不同。《雪山飞狐》里苗人凤和胡斐的父亲,以及与此案有关诸人,也是各有各的不同法,迷雾重重,引人入胜。又如《书剑恩仇录》里香香公主出现的镜头(交战双方兵士,都为她的美貌震慑,几乎连要打仗也忘记了),也使人联想起荷马史诗中艳后海伦在城头出现的镜头。
——————————分界线————————————————
我是一般读者,也是抱着追求刺激的心理,来读凡人的。
你们是吗?
如果你们都被我代表了,那明凡人肯定是刺激的,是可是让人满足的。
除非你是专家型读者,精英型读者。否则,你会:我不想被代表。
——————————分界线————————————————
还有一点,根据中国旧的传统,书中人物所作的诗词或联语之类,如果不是注明“集句”或引自前人,则定然是作者代书中人物作的。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薛宝钗的怀古诗,史湘云的柳絮词等等,都是作者曹雪芹的手笔。元春回府省亲时,贾政叫贾宝玉题匾、拟联等等,也都是曹雪芹本人的大作。曹雪芹决不能叫林黛玉抄一首李清照词或贾宝玉抄一首李白的诗以显示才华,其理明甚。《射雕》这回写黄蓉唱元曲之后,又碰到一位书生,连篇累犊描写黄蓉的“才华”,如谈《论语》的“微言大义”啦,猜谜语啦,对对子啦等等,这些都是抄自前人的旧作,而且是并不怎么高明的作品,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了。
老实,金庸用了几乎整整一回的篇幅(比梁羽生之写唐经天还多得多),写黄蓉的才华,我是一面读一面替这位才女难过的。宋人不能唱元曲,这是常识问题,金庸决不会不知道。这也许是由于他一时的粗心,随手引用,但这么一来,就损害了他所要着力描写的“才女”了,岂不令人惋惜!金庸的武侠流行最广,出了常识以外的错误影响也较大,所以我比较详细的指出他这个错误。希望金庸以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凡人凡语】最新更新章节〖六届 数字点评:他山之石评凡人点点滴滴〗地址https://wap.xbqg8.net/520/52098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