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章:核销贷款细思量,数语解开心中结2(1/2)

“怎么又把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翻出来了。”宋昭军神态不屑地说。

丁志华应付地说:“不翻不行啊,你看我们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宋昭军嗤之以鼻,说:“谁能保证放贷款不出点问题?我们是人,又不是神仙。”

丁志华只能解释说:“这问题也多了点,难怪行长们着急呢。”

“老薛和老姜急啦?”宋昭军试探地问。

“能不着急嘛,我们行要靠信贷科吃饭呢。”

“杞人忧天,天塌不下来。”宋昭军轻蔑地一笑。

丁志华抬头看看宋昭军,脸上露出不乐。

宋昭军才不管丁志华的态度,他振振有词地说:“乍看我们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是不太好,总是能挑出这样那样的毛病,其实是对我们行前期工作的偏见甚至是挑刺。”

丁志华皱皱眉,冷笑说:“偏见?挑刺?”

“当然”宋昭军高喊一声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们行始建于1989年,成立时也就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而工、农、中三家银行虽说是1979年成立,但它们都是从人民银行将业务分离出来成为专业银行的,可以说有了新中国就有了它们,信用社也是如此。它们垄断了飞峰的工、农、商、学、兵的所有业务。就是在我们飞峰县最后成立的建设银行,也是财政部和建设部的亲儿子,独霸建设领域。而中国银行更是外汇业务的龙头老大,占飞峰县外贸出口业务及其它外汇的95%以上。丁科长你想我们刚成立的一家没有名气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石行长带领我们从工、农、中、建加上信用社的夹缝中杀出来的,这容易吗!不是说,有奋斗就会有牺牲嘛,没有这些牺牲,我们行就会有今天和今后的发展吗?”

宋昭军一番话搅混了丁志华的思想,丁志华从学校毕业以后觉得有一身用不完的劲头,一肚子使不完的知识。银行,国民经济的“杠杆”,是国民经济的“寒暑表”,而丁志华则是掌握这些工具的银行人。虽然,丁志华只是一个股份制银行的一名普通的信贷员,但他满足了,他知道在这上百人的单位中,信贷岗位只有寥寥数人,他决心在这引人注目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华。

可是现实不是理想的,丁志华进入银行后不久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他就象一个木偶,一举一动都操纵在别人手中,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一腔热情在被不知不觉中化解掉。几年过去了,丁志华偶尔回顾时发现他所效力的银行已满目疮痍、百孔千疮,他也内疚过,也自责过,但很快他的心声就飘落在时间的尘埃之中,他的理想消失了、被埋葬了,他逐渐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他坦然了,他享受这个岗位带来的荣耀和实惠。

薛凯的到来让丁志华又活泛了过来,他惊奇地发现他心中的那份雄心仍然还在尘埃中“嘭嘭”跳动,他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人说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丁志华努力没有白费,很快他就得到行长薛凯的信任,27岁的他获得了信贷科副科长的职位,这是在国有银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姜扬布置给丁志华的任务正是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丁志华当然准备不遗余力地拯救这些已是危如早露的信贷资产。

宋昭军一席话虽然不致于动摇丁志华的信心,但也对他设定的穷追穷打的想法产生了一定影响。

宋昭军知道光凭这几句看似牢骚的话是不能打动丁志华的,随手拿起华强塑料厂的档案袋用手一弹说:“丁科长,就拿这家厂来说吧,谁都知道它们倒闭后资产应该归我们行所有,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吗?难道我们就不知道提高我们行的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吗?难道我们就不知道保护银行资产安全吗?现实往往与理想是相悖而行的,这家企业是飞峰县政府所在地新市镇的镇办企业,书记、镇长亲自打招呼要求放这企业一马,其实这家厂的厂房出租收入是镇政府用来解决镇工业办公室的部分奖金。我们行现在有100多号职工,以后发展壮大了会发展到200号、300号职工,别看我们是直属企业与地方无关,可我们行的职工都是飞峰人吧,这吃、喝、拉、撒、睡都在人家的地盘上,小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中学都在人家手上攥着,虽然不甚于不让我们行的孩子们上学,但给你弄到边边角角的学区那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不说生活上的事,就是居委会的大妈们有事没事地来查查你卫生,说说你治安,你有什么办法?更别说还有工商、税务、卫生等诸多部门等着你,丁科长,你说怎么办?”

丁志华被宋昭军一顿天花乱坠忽悠得是晕晕乎乎的,不由地求助道:“是啊,这该怎么办呢?”

宋昭军心中一阵得意:“办法是现成的,不知丁科长愿不愿采纳?”

丁志华急切道:“当然愿意,只要对我们行有利我当然愿意。”

宋昭军不紧不慢地说:“为什么放着这现成的关系不用?”

“谁啊?”

“石行长啊。”

丁志华撇撇嘴没说话,心想:“这些乱七八糟的贷款还不是在他的领导下放的?他在位时没能解决这些问题,人走了就反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钱鉴】最新更新章节〖46章:核销贷款细思量,数语解开心中结2〗地址https://wap.xbqg8.net/95/9519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