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三颗星(2/3)

,对待将士有威无恩,太平之时还勉强可用,一旦朝廷用兵之时,其高傲自大的本定会损兵折将,身边若再有宵小之辈蛊,恐非社稷之福。奈何陛下对李晟、浑瑊、段秀实等人不信任,一心委任李怀光,我曾找颜鲁公(鲁郡公颜真卿,也称为颜鲁公)谋划大势,托其在陛下面前力谏,可圣意已决,再三争取,只做到稍稍分散其兵权而已。好在朔方兵马使杨朝晟(字书明)还是我的故旧,为人忠贞可信,有他在李怀光身边,既可参谋军事,也可监督牵制。”

李泌也感叹道:“如今陛下昏聩,信任佞之徒,对待忠臣义士,不是不信任就是觉得不需要。总觉得京城平安无事,天下就四海升平,不能预见这承平表象之下的危机四伏,正所谓‘天下虽安,忘z必忧’,我们这些老臣有过多次经历,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可如果真的等到陛下明白我们这些老臣的忠心之时,又恐代价太大。”

郭子仪也沉默了,他和李泌一样,不是不知道如此放纵圣意的后果,可是又能有什么办法?犯言直谏吗?如果真的那样做了,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被多疑的天子打上结党营私、操控朝局的罪名,那就不是个人荣辱问题了,所有受到他们举荐的可用之才,都会被陛下列为自己的私党而遭到罢黜和打压,到那时,佞横行,朝局就真的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大唐也就再也没有中兴的机会。所以,他们此时为了李家的大唐江山安危,才不得已采取这种秘密保护的办法暗中布局。但这也需要万分谨慎,一旦泄露消息,天子不仅不会领,反而会怀疑他们密谋不,否则,一旦大开冤狱,除了自己的家人以外,将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受到株连,后果不堪设想。

郭子仪想了许多,说道:“老弟可知舒王已有争储夺嫡之心?”

李泌点头说:“除了你信中提到,我也从其它途径有所耳闻。”

“我曾派绿云女侠暗中探访东宫,无意中发现太子身边的罗令则私通舒王府,除了授意绿云示警以外,我并没有明言。因为我无意介入皇储之争,一来是目前太子身边之人过于稚,不经历磨练难以成大才,再者就是此乃陛下家事,外臣不能参与。太子之位确立已二十余年,陛下并未有易储之心,我看陛下现在故意抬高舒王地位,无非是感觉自己年老,为b免皇权旁落,采取的牵制手段而已。”

李泌听了微微摇摇头,说道:“我并不完全这么认为,太子身体孱弱,陛下担心储君将来不能正常行使皇权也属正常,但现在抬高舒王的地位,陛下应该是一石二鸟之计,既牢牢控制住皇权,防止太子势力过早地觊觎大位,同时也因为太子体弱,恐怕非天命所归,一旦不测而先行谋划而已。但是陛下此举却给朝臣发出了错误的讯息,难免势力之人有所投靠,如此下去,恐又被小人操控利用,非社稷之福。再则,史上易储之事多引发朝局震动,轻则兄弟残杀,重则社稷崩塌,我看,除非太子确有大过不宜再做储君,否则,还是要帮太子稳固地位。”

“我也想到了这些,可是我在朝中重臣地位,自身也是陛下防范的目标,周边有无数双眼睛盯着,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谨小慎微,吩咐下人每天都府门大开,以示王府光明磊落,深恐因粗心大意给人以口实,所以根本无法就此事向陛下上书谏言。陛下是一个没有远虑的皇帝,以我的身份和地位,如果此时力挺太子,陛下一定会猜忌我邀功于储君,为了将来能给我的子孙留遗荫福,提早站到太子身边而藐视天威。这样做,于我个人不利还算小事,恐怕还会给太子的储君地位带来更大的不安稳。”

李泌听了笑着说:“陛下不理解,可是我理解。你汾阳王权倾朝野,所受恩宠自我大唐开无人能出其右,八子七婿各个都供职于朝廷,外人都传言,每天散朝后,你郭家光笏板就堆满了一啊,说这叫‘满笏’,招了多少人的羡和嫉妒?老哥哥你已经耄耋之年,应该有五世同堂了吧?孙辈、玄孙辈的人那么多,恐怕你自己都认不全吧?”

郭子仪听李泌如此说自己的家族,略有得意地笑着说:“你还别说,比起你一个子,我的子孙后代是多了一些,除了老二z死沙场,尚有七子七婿,去年我八十四岁生辰,子孙拜寿之时,小辈人跪了一大片,竟有好几个不能叫上名字来。”

“这一个我还嫌多呢。要不是当年先帝代宗皇帝强迫我娶亲、食肉,破了我的真身,也许我早就悟道成仙了。”

郭子仪听了忍不住大笑:“看来你还是凡夫俗子的命,就是再练一百年,估计也是如今的**凡胎。”因为笑的太过用力,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李泌赶紧扶着郭子仪喝了口水,为他抚背顺气。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只听到郭暧在门外轻声说道:“父亲,杜黄裳大人到了。”

郭子仪赶紧说道:“快快请进,你继续在外边给我守着。”

郭暧应了一声,推开门,一身便装的杜黄裳走了进来。见到病榻上的郭子仪和李泌谈笑风生,神很好,不觉心下一凉:完了,汾阳王恐怕是回光返照。于是快步走到郭子仪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末将杜黄裳参见大帅。”

郭子仪嗔怒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北斗七星高】最新更新章节〖第十八章 第三颗星〗地址https://wap.xbqg8.net/91/9178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