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岐山(1/2)
长安祭祀场的西边是西安县,再往西边是岐山——亡者之山,那便是先帝遗体火化之地。
从长安城到岐山,这一路要从中午走到傍晚,而且是皇帝、皇族、大臣抬着先皇那一万斤的棺材走!
抬馆不是什么人都能抬的,只有位极人臣才有这个资格。
只见几百名穿着白色丧服的极品大臣抬着一个大台子,台子上是先帝朱照天的金丝楠木棺椁。皇帝朱鸿华抬着棺椁走在最前面,二皇子朱鸿风在他左边,十皇子朱鸿思在他右边,他们两边是其余的成年皇子,他们穿的都是黄色的龙袍。再后面是乌泱泱的一群,是内外廷的皇官、京官、地方官、将军等等,东方承平挤在中间,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他的头。天气好热,热得皇帝陛下左手擦汗,右手扇着,偶尔喝杯冰水。
周围途经的地段,几天前就已经封闭,十里之内已经清空,什么人都不留,连房间里的窗户都要敞开着,抽屉也要打开着,防止别人暗杀。墙上、房上都缠着白麻,地上铺的是崭新的大理石地板。从长安祭祀场到岐山,一路上都是悲痛哭喊的人群,不下一百万人!这些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一百万人中没有一个平民,都是士族,而且是严格挑选的高等士族。想当初我在我们县活到0岁,我一个士族都没见过,而这里竟然有一百万个!你想啊,这些人必定是精挑细选的,如果混进一个下等人,那多危险!如果刺杀皇帝,这怎么行?
皇家禁军全体出动,按照三米两个的距离站岗,挡住狂热悲伤的人群,防止他们过于悲伤地冲上去。但是人群太悲伤了,只见一个小伙子从两个禁军的中间缝隙冲了出去,他快步跑上前去,在距离棺椁四五米的地方突然停住,好像有透明的玻璃拦住他一样。他一头趴在地上嚎啕大哭,鼻涕眼泪满天飞,他捶打着自己的胸部,抓挠着自己的头发。皇家摄像师本来一直对着皇帝,这次对着他一阵猛拍。多么好的臣民啊。
人群更加悲伤了。
先皇的遗体和皇帝的步伐牵引着百万臣民的心,人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下来,停下来,停下来,让人们再看一眼,让人们再看一眼,让人们再看一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先帝,看一眼英明神武的皇帝,看一眼忠诚的大臣。人们想起了皇帝慈祥的面容,和蔼的声音,仿佛和电影中的一样。
逝去的先帝和抬棺的皇帝缓缓过去,缓缓过去,而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久久不愿离去,久久不愿离去,好像在等皇帝归来,因为只有等皇帝归来,先皇的葬礼才算结束,他们才能离去。
-
-
人们如此悲伤,三十公里和七个小时就是明证。
在大明帝国京畿省岐山县,大明鸿华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傍晚七点,先皇照天皇帝的遗体火化了。
岐山是大明第三圣山,里面埋葬着成都迁都长安之后的历朝历代皇帝的骨灰。此时,夕阳挂在西方,从岐山西峰的隘口照着先帝火化之地。那个光柱,远处是白色的,再近点是黄色的,靠近棺椁被映成红色的。浓烟四起,金丝楠木烧起来有些香气。最下面是蓝色的火焰,往上依次是白色、红色、黑色,在往上就是直通天际的黑烟了。鸦雀在黑烟的周围盘旋,老鹰在它们上面俯冲。
如果你的目光不注视着先帝的棺椁,而是站高了看,你就会看到先帝的烟柱只是其中一个,因为周围有几百个他妃子的烟柱。
各大教派的人开始跳起舞来,做法事的做法事,念经的念经,祈祷的祈祷,愿天堂之上的皇帝安息!
此时皇家祭祀队伍又摆出各式各样的糕点菜肴、红酒白酒,儒教教主兼皇家祭祀孔有礼跪下,九拜之后说:“先皇此去阴间,一路上别省着,该吃吃该喝喝。”
晚上八点了,天已经黑了。大部分已经烧完了,只有少许的灰烬还在冒着烟。
最后,皇帝朱鸿华来到了那堆他爹的灰烬前,皇帝后面站着百官和几万禁军。
皇帝跪下,其余全部也都跪下。我也跪下,但是周围太挤了,我的膝盖只能跪倒我上司广储司侍郎陈公公的小腿上,把他撞得“啊”地一声。
皇帝说:“父皇安息吧,儿皇一定像你一样,做一个人人称赞的好皇帝,让天下风调雨顺,永享太平!”
所有的人都欢呼:“皇帝万岁万万岁”,就这样一直欢呼下去,直到皇帝起身才停止。
于是大明照天皇帝的葬礼就结束了。岐山继续封闭,留下皇家守灵军保卫,等待新皇死了之后再打开。
皇帝坐车回宫,有点地位的人也是坐车回去,我当然也是。
-
-
我们刚走了一会,车就停了。皇帝下车了。所有的随从和禁军也都下车保护着皇帝。
皇帝朱鸿华说:“不如去西安县体察一下民情。”
旁边的一个带着金丝眼镜的二十多岁的人说:“皇帝亲自体验民情,此乃我朝之福啊。”
这个家伙叫金宇光,他爹是辽西金氏家主金天彪。这个人是皇帝朱鸿华的大学同学,一向阿谀拍马,前些天就是他赞同皇帝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并不存在的世界】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 岐山〗地址https://wap.xbqg8.net/86/867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