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之远(2/2)


皇上立马停住了,忽然咧嘴一笑,“罢了,罢了,朕把话题扯远喽。你不是担心路上不安全么?朕准你带上越府幼军,再给你调派一千幼军······不,是调派两千幼军,加上随你两次出征的越府护卫军指挥官,再点几名得力的越府文臣随行,定能保你一路无虞。朕会敕谕辽东、宣府、大同等地,给养由沿途各府州县或都司供给。你要谨记,往内迁移须请旨,至于外出北境嘛,可进女真地界,但不准踏进瓦剌地界半步,更不准与瓦剌人产生冲突!”

不准与瓦剌人产生冲突?哼,意料中的事!朱祁铭尽管心中不爽,但还是硬着头皮道:“臣遵旨。”

皇上不畏严冷,不避飞雪,在那里往返踱步,看来心情相当不错,仿佛忘了方才的伤人事件。“按照太皇太后的遗言,冯铎还是要随着你的。嗯,既然说定了,那就事不宜迟,你无需往咸熙宫辞行,只管侯在午门外,朕这便吩咐人传旨,一个时辰内召齐人马,由你领着径直上路,免陛辞。”

这么急?难道皇上担心迟则生变?朱祁铭也只是伤感了那么一小会而已,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蓝本只是紫禁城里的促过客,眼前的一切都不值得自己再往多看一眼。

大明内忧外患当头,那又如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臣不敢忘记太皇太后的遗诰,‘惟爱人为保国之本,惟施仁为爱人之道’,太皇太后居心良苦啊!臣在想,若太皇太后生前能分出些许的心思管管别人,那么,静慈仙师还会住在离院那个处所么?”

“朕即刻下旨准静慈仙师迁回长安宫。”

“臣忽然想起了徐恭,他竭尽全力护得臣回京,臣却无认为报。听他说,他心仪的女子便是咸熙宫的掌事宫女红蓼。臣恭请陛下为他二人赐婚!”

皇上脸一沉,眼中浮起一丝不悦。

朱祁铭躬身,“都怪臣冒昧,怎能让陛下为难?臣还是往皇太后那里陈情好了,皇太后念及臣即将远行,指不定会应了臣的恳求。”

“朕准了!在你出发之前,诏书便会拟定!”

皇上似在吼叫,声音有些刺耳,但朱祁铭浑然不觉,他远对清宁宫方向跪下,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眼泪随即滚落下来。

起身大步离往,也不看随行的御前内侍一眼,他纵目看向远方,眼力不曾触及到紫禁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只想不带一丝迷恋地离往,可是,有个人影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人正是于谦!

此刻于谦正肃立于奉天门外,许是在候旨进殿陛辞。

宣德五年,于谦年仅三十二岁就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做了山西、河南两省巡抚,而今十余年过往了,他的官位不升反降,由正三品的侍郎降为正四品的左少卿,这样的挫折对于谦而言,虽是第一次,但恐怕不会是最后一次。

好在于谦年纪不大,四十出头而已,在朝中仍属青壮,但愿历经磨难的人多难兴邦!

朱祁铭对于谦素有好感,这不仅仅是由于那首《石灰吟》的缘故,大批关于于谦的操守、见识的传闻陆陆续续落进了他的耳朵里,把这些信息串连起来,就能对一个人得出大致的印象。

许是心情使然吧,朱祁铭一眼瞥见于谦,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到。可是相见不如悼念,朱祁铭毕竟是不敢作出于己于人都不利的违制之举来,他隔着近十丈远的间隔,对着于谦深躬长揖,于谦立马行了大礼。

两个正经受着磨难的人就这么隔空神交,互寄祝福。

······

快到东直门了,三千余人的骑队降下马速。

朱祁铭深呼一口吻,心中有分期待:离开京城,外面的世界海阔天空,自有大把的逍远自在时间等着自己!

可是,畅然的心情并未保持太久,不知为何,他忽然勒住马,定在纷飞的大雪中移目北看。

长时间的静默让所有的骑者都几乎变成了披雪的雕塑,来来往往的行人纷纷驻足围观这道雪中奇景。

“越王殿下,越王殿下!”

朱祁铭循名誉往,见有个中年妇人小跑而来,待离得近了,发觉她赫然就是吕家的那个仆妇!

“越王殿下,您这是要离京么?小······哦,是夫人为您请了一串佛珠,愿佛祖保佑殿下平安回来!”

朱祁铭一把捂住胸口,耳中只听得见自己砰砰的心跳声。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盛明贤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一十六章 江湖之远〗地址https://wap.xbqg8.net/79/7944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