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又发了一笔财(1/2)

3();

关卓凡不无感叹,既为任三厌、牛喜子等人的自裁,也为赖汶光的表态。

任三厌、牛喜子自裁当然是迫于形势。他们既不肯投降,赖汶光也不能放他们走人,唯剩自裁一途。但这总比兄弟直接相残要好一点。另外,也算是“全节”了。

这种事,本来在奏折的文字上略玩花巧,说成“任、牛二酋怙恶不悛,阴图作乱,赖某疾驰进营,手斩枭獍”,则赖汶光不但可以确保免于朝廷刑典,说不定还有封赏。

此间关窍,赖汶光不可能不明确。然而他逼逝世弟兄,抱歉已深,尽不肯再用弟兄的血染自己的顶子。其为人之磊落,和大部分朝廷官员将领的所作所为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只是这奏折到底该怎么写呢?关卓凡略感为难,但很快就决定还是照实上奏,不然,自己和赖汶光痛诟的淮军,又有什么差别?

第二天,东捻开营出降。

之前轩军已经下了严令,除了衣服被褥和锅碗瓢盆这些煮饭家什外,其他什么也不许带,刀枪不必说了,金银也是厉禁,假如搜了出来,就不客气了。

不过捻子听了反倒放心,由于官军若想杀降,不会这么烦琐。

轩军已经筹备好了“俘虏营”,里面正在搭建简易窝棚——不是帐篷,接下来严冬酷冷,捻子们大都衣衫单薄,帐篷是挡不住冷气的。

“俘虏营”内支起了几十口大锅,大锅里面水花翻滚,正在“煮粥”。

当然不是正儿八经的米粥。俘虏没那么好的待遇。

这种“粥”。是用能够搜集到的粗粮碴子和一点“扫仓底”的细粮打底。参加各种切碎了的说不出名字的菜叶,是一点油腥也没有的,而且还非常地稀薄。

但对于捻子来说,已经是无上的佳肴美味了!

食品的气味传了过来,捻子排得长长的队伍骚动了起来。

关卓凡远远地看着,心中感叹:这哪里是一支部队?

蓬头垢面,瘦骨嶙峋,衣衫褴褛。大冬天的,很多人就穿着件单衣,还光着脚。

队伍中有很多妇女儿童,小孩子泥人似的,母亲的衣衫褴褛,努力左右掩着,还是难免露了肉。

捻军到处流窜,也是携家带口的,全军真正可以作战的青壯也就一半多一点。

关卓凡想,这个仗。再打下往,真不知道所为何来?

关卓凡之所以没有像一般的遣散战俘的做法那样:发一点路费。开一张路条,便赶人上路;是由于现在已经进冬,这批降人既无冬衣,又是饥疲交加,身材状态很差,现在上路,很多都得逝世在路上。不想逝世,就得打家劫舍,重新为匪。

因此关卓凡设“俘虏营”,暂时安置这些投降的捻子,待到明年开春,再发遣上路。

每个捻子能吃的“粥”是有数的,不能多要。这除了食品数目有限外,也戒备这些降人饥饿已久,一次吃的太多,肠胃受不了,甚至可能因此丧命。

第二天开端,除了“粥”,每个人有一块红薯供给。

赖汶光见到了“俘虏营”里的设施和食品,这个统领雄师、身经百战的汉子,跪在关卓凡的眼前,哭得泣不成声。

关卓凡想,这个人,假如为政一方,必定是一个很好的官。

捻子出营后,轩军随即进进捻军老营。

收获之大,出乎关卓凡的意料!

这支已经断粮的部队,辎重以及个人的包裹里面,居然有大批的金银珠宝。统计下来,其值约有三百六十五万两之巨。

东捻多年抢掠积蓄,大多在这里了。

关卓凡暗暗称奇,心想这可是又发了一笔财,单单是为了这笔钱,就值得吸收赖汶光的投降,不然,仗打完了,这些金银珠宝大部分都会散失掉,真落在自己手里的,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还有,上缴给朝廷的那一部分,可以留下来,办理处所的善后,支付俘虏营的用度。这些战后向来叫人头疼的事项,迎刃而解,一两银子也不用朝廷划拨,也不需要其他处所省份声援了。

轩军马上就要北上剿西捻,这些事情是顾不上的,关卓凡想到了一个很合适的人来办理相干事务:吴毓兰。

关卓凡能够感到到,赖汶光听到这个名字时明显的欣慰。

用吴毓兰,除了此人廉能外,还有两个利益。一,可以安慰降人、确保不会生变;二,可以向李鸿章示好,这是“打完一个巴掌,再给一个甜枣”之意。

至于赖汶光,暂时“交由吴毓兰管束”,最后如何处理,平定了西捻再说。

东捻一进“俘虏营”,关卓凡即令骑兵师先行北上。

同时拜折,这个折子的重点不是报捷,平定东捻只是一笔带过,小清河大捷及收降赖汶光具体情况会另折奏明。

关卓凡断定,西捻即将进进直隶,其原意是“围魏救赵”:做出攻击京畿的姿势,逼山东的轩军回援,以解东捻之围。

西捻万想不到东捻垮得如此之快,但其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乱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章 又发了一笔财〗地址https://wap.xbqg8.net/71/7185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