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匈牙利的漏(5)(2/3)
市场相对于老城区来说还有十五公里呢,坐落在布达佩斯的19区。
不能不说,这里的面积可是不小,至少比潘家园大多了,可是各个摊铺却是参差不齐,有的有装潢,有的干脆就是用破铁皮那么一撘,凑合事而已。
上午,许多铺面还没有开门,游客也不算多,可开门摆出来的那些琳琅满目的东西就已经让俩小东西看花了眼,叽叽喳喳的就差“吃了菠菜”玩疯狂了。
这里有来自前苏联的许多“勋章”“纪念章”“像章”,还有各种前华沙条约国期间的军用皮带、水壶、挂包、军衔肩章、军号、马灯等等,而更多的则是来自义乌的各种小玩意和工艺品,逗孩子兴趣那是丝毫没有问题。
在林墨涵的引导下,他们来到了一个装修的还算不错的铺面,在这里,还真是琳琅满目的摆满了各种瓷器,有陶瓷的寿星老、财神、关公,“金边细瓷小杯”等等,还有不少仿制的粉彩瓷瓶。这些东西,李凡拿眼一看就知道它们的产地就在当地,是一些华人利用欧洲丰富和高品质的高岭土烧制出来的。
瓷器在华夏有几千年的历史,可在欧洲却是直到近二百年才开始,有人说是因为欧洲没有上好的瓷土,所以,欧洲文明就没有发展瓷器的文明。实际上,欧洲不但有上好的高岭土,而且数量并不小,进入20世纪后,许多传统的瓷器生产其实都已经是在欧洲“自产自销”了。在中欧,匈牙利周边的捷克、乌克兰、保加利亚都有高岭土的开采,在欧洲市场上去买上几吨上好的瓷土根本就不是啥难事,也不贵,聪明的华人怎么可能还会千里迢迢的从国内运送艺术瓷器过来?可以说,除了大规模的生活用瓷可能还有出口外,在海外的艺术陶瓷多半是一些艺人在海外自己加工的,而且,现在的窑口早就不是传统的碳窑了,而是各种各样的电窑、气窑,尤其是小规模工艺品的制作室,专用的电窑已经成为“标配”。
“你们别看这些,这都是忽悠老外的,咱们到里面去坐,先喝茶。”
林墨涵一边脱掉大氅一边招呼刘道源一家进去,还顺手拿了俩“瓷娃娃”给了孩子,这种瓷娃娃可是早时年间孩子们的存钱罐,能买的起的也是小康之家。
在过去,逢年过节的时候,老人给的压岁钱都会被孩子塞进瓷娃娃里。有人说,传统的瓷娃娃似乎不是这样的吧?其实,那是指的另一类小玩偶,有人也叫那个为“福娃”,其实,那些东西都是一些影视剧里编出来的,真正的百姓生活中,是没有那种瓷器的。道理很简单,如果要烧制那样的东西,工钱就不便宜。人家买回去还只能看不能用,那个年代教育孩子可是不兴鼓励他们“天真”的,就是过年去庙会上买的泥人,不是刘关张就是哪吒孙悟空,发展到后来还有面人等等,把民间手工艺扩展出现如今的呆萌和天真,那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刘道源一进去就满世界的踅摸,作为一个开画廊的,他认为这店里怎么着也要有个“镇店之宝”吧?他现在都在琢磨把那幅岭南派画家黄先生的山水画作拿下来,换上凯琳娜刚刚送给他的那幅《禅心尼》当镇店之宝呢。
“来!喝茶,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然不是极品,但也算不错了。”
林墨涵热情的招呼着刘道源,同时也给李凡倒了一杯。此时,爱玛和凯琳娜干脆带着俩孩子出去逛别的摊了,压根就没进来。对此,林墨涵的笑是理解,刘道源的笑是尴尬,而李凡的笑纯属是客气,接人待物的客气。新
“林老板,你把我们请到这里来,不单单是让我们喝茶的吧?我是北方人,说话直通通的,你也别藏着掖着,有好东西就拿出来!”喝了几口茶后,刘道源就迫不及待的直白了,“你别看我长的像洋人,我是正宗的汉族,身份证上是这样写的,不信?我拿身份证给你看,哈哈,是不是挺好玩的?”
“啊,我信,我肯定信。”林墨涵仍然是笑嘻嘻的,“你要在这样问,我这里还真是有东西,是道光皇帝赏赐给我们家先祖的。等我一下,我去保险柜里拿。”
听了林墨涵的话,刘道源和李凡都笑了,不过笑的原因可是不一样。刘道源是开心的笑,如果能把道光赏赐给林家的东西拿到手,那怎么看都是赚了。而李凡则是觉得林墨涵这戏上的也太快太直白了。以林家后世繁茂的子孙,何至于家传的东西落在你的手里?还打算转让?滑天下之大稽嘛。
不一会,林墨涵就拿出来一个小盒子,打开以后,里面是一个精美的粉彩细瓷碗,看上去还真是有一眼,李凡也不得不叹服这仿制的水平不低。
“这是道光帝再次启用我家先祖的时候赏赐的,寓意是‘要看好自己的饭碗’,家祖也是战战兢兢的去**上任,这个碗原来是一直供奉在福州老家。后来随着时代,颠沛流离,被日本人给抢走,我是花大价钱从一位日本商人手上买回来的,来,刘老板,你给掌掌眼,看这东西对不对?”林墨涵恭谨的说道。
刘道源对这些东西基本上是门外汉,可他对谈生意不外行,随口问了一句,“这个物件你是花多少钱从日本人手上买回来的?”
“哈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紫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卷_匈牙利的漏(5)〗地址https://wap.xbqg8.net/530/530443/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