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大内行厂(1/2)
“拜见皇爷!”
曹化淳、韩赞周、王德化几人,跟随李永贞赶来西苑御台,向天子作揖行礼道。
“免礼吧。”
看了眼曹化淳几人,朱由校平静道:“在内书堂这些时日,所学的规矩,都学会了吗?”
“愿为皇爷效死!”
曹化淳几人闻言,当即应道。
内廷所辖的宦官群体,是极为庞大的,仅内廷所设一应职务,都是有数的,可谓僧多肉少。
内廷的竞争环境,远比外朝要激烈多了。
内廷能善终老死的太监、宦官,可谓是少之又少。
大明文官群体,为何对内廷的太监宦官群体,充满了强烈的敌意?
归根到底不还是权力之争。
就封建体制下的大明,谁能像内廷太监宦官一般,常伴在天子身边。
纵使是再倚重的外朝文官,无事也不敢逗留内廷,不然喷也能喷死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天子也是人,一边是服侍在身边的内侍,一边是跟自己作对的外人。
那倚重身边内侍,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作为内廷的宦官,朕的家奴,朕希望你们能牢记一点。”
朱由校站起身来,撩了撩袍袖,开口道:“朕简拔内廷的太监,一个是看忠诚,一个是看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
朕将你们选进内书堂,先前就是觉得你们值得朕调教,能为朕做事分忧,就像王承恩、方正化他们,便替朕赴辽做事。
朕先前就对魏伴伴他们讲过,朕给你们的,才是你们的,朕不给,你们不能抢,更不能算计。
谁敢背离这一根本,那先前得到的再多,也是一场梦!”
“……”
西苑御台上,低首站着的曹化淳、韩赞周、王德化几人,一旁候着的刘若愚、李永贞等人,一个个都老实的站着。
特别是对刘若愚和李永贞,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先前背叛自家皇爷,欺瞒自家皇爷,被处于极刑的那帮掌庄太监。
那些掌庄太监,有不少都是万历朝的老人。
可纵使是那样又如何!?
敢将手伸到内帑,还贪墨那么多银子,在地方仗势欺人,不杀他们,杀谁?
‘这些自幼进宫,或干脆自阉进宫的宦官,在内廷待的时间久了,就会变得偏执、孤僻起来。’
看着刘若愚他们,朱由校双眼微眯:‘传承香火是不可能了,可爬到内廷高位,唯一能做的,就是变得贪婪,或者提携侄子、外甥。
想叫这些太监宦官,能老实给自己做事,该是他们的银子,可以叫他们拿,但越线的事情,一旦敢做,那没说的,必须杀!
恩威并施才是牢掌内廷的根本,这点跟对待外朝是不同的。’
当大明的皇帝,不容易啊,即便是自己一手扶持的人,都要保持应有的警觉,毕竟人活于世,并非活在真空下。
现在对你忠诚,不代表之后也绝对忠诚。
文臣也好。
武将也好。
宦官也罢。
都要做到恩威并施,叫他们心里明白,效忠的天子,底线是什么,越界了,就要受到应有的惩处。
无规矩不成方圆嘛。
“眼下内廷所辖一众皇庄,赴任的掌庄太监,已然稳定住各地皇庄的局势。”看着就差跪地的曹化淳几人,朱由校平静道。
“先前皇庄的那套管理,朕近些时日想了想,做的很被动,跟当初设立皇庄,以增补内帑收入的本意,有所背离。
所以朕打算重开大内行厂,专管内廷名下所辖皇庄,为内帑多多创收。”
“!!!”
曹化淳、韩赞周、王德化几人,一个个面露惊意,他们都没有想到,自家皇爷要重开大内行厂。
纵使是刘若愚、李永贞他们,那心里也是惊疑不已。
大内行厂啊!
谁若能提督大内行厂,那在内廷的地位和权势,岂不比肩提督东辑事厂的魏忠贤了?
想当初厂卫力量横行时,东辑事厂这一老牌内廷衙署,被新兴的西辑事厂和大内行厂,狠狠的踩在脚下。
别说是曹化淳他们心动了,即便是刘若愚、李永贞他们,都有些心动。
“朕所言的大内行厂,跟先前所设的大内行厂,并不一样。”
瞧出众人的反应,朱由校淡然道:“大内行厂重设起来后,不对外进行公布,内厂将按照朕的旨意,掌皇庄事,行内廷监察事。
与此同时,要和十二监四司八局等有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内廷所辖皇庄,筹建起能赚取金银的诸厂。
诸如和内织染局,筹建纺纱厂、织布厂、染布厂等各类诸厂,在皇庄所开设的诸厂,主要对外进行售卖。”
关于构建内帑经济体,叫内帑能多创收,朱由校在心里想了很久。
在朱由校看来,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明第一帝】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三十二章:大内行厂〗地址https://wap.xbqg8.net/530/530004/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