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届 数字点评:他山之石评凡人点点滴滴(7/10)
例子。
依我看来,金庸的武侠似乎还应该回到《书剑恩仇录》的路上才是坦途。金庸的武侠,从《倚天屠龙记》开始渐渐转变,至今也不过三年多点,“实迷途其未远,觉昨是而今非”,让我改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一字来奉劝金庸,不知金庸是否听得进去?
——————————分界线————————————————
如果金庸写坏人精彩过写好人。
那么忘语的凡人中,既没有特好人,也没人特坏人。
韩立肯定不是一个好人,
极阴也不是一个特坏的人。
如果人界篇还有一个极阴的话,
那么灵界篇至今还看不到一个坏人。
凡人中好人不会像梁大师那样好,
凡人中坏人也不会像金大师那样坏。
或许这就是的忘语的特色。
至于这样的人物是否有艺术特色,或有艺术价值,
自有后人去评。
当然,这取决于忘语能否成为大师,
若只是一般的写手,
也没有所谓后人评之语。
——————————分界线————————————————
在人物的描写上,金、梁二人各有所长。金庸擅长写邪恶的反派人物,梁羽生则擅长于写采风流的名土型侠客,佯狂玩世,纵性任情,笑傲公卿的一类人物。
在梁羽生的十几部中,性格写得最凸出,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几个人物,如《萍踪侠影录》中的张丹枫,《白发魔女传》中的玉罗刹,《云海玉弓缘》中的金世遗,《狂侠天骄魔女》中的“笑傲乾坤”与“武林天骄”,都是这一类型的人物。玉罗刹与金世遗虽然读书无多,不会“出口吟诗”,但就其气质来,也还是名士型的。
梁羽生书中出现的真实的历史人物,也往往不是才子,便是名士,如《七剑下天山》中的纳兰容若,《大唐游侠传》中诗仙李白等等,也大都写得神采飞扬,十分生动。不过,这一类型人物,他也不是每一个都写得很成功,例如,《七剑下天山》中的傅青主,把一代高士,也写成了江湖人物,那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在反派人物的描写上,金庸的长处恰恰是梁羽生的短处,梁羽生无论怎样著意刻画,他笔下的反派人物,给人的感觉也只是不过尔尔,并不感觉得怎么邪恶。《云海玉弓缘》中的孟神通,《还剑奇情录》中的云舞阳,写得较有深度,但若比之金庸《书剑》中的张召重,《射雕》中的东邪、西毒,则还是有所不如。不过,金庸笔下的邪派,往往邪得太过不近人情,如《天龙八部》中,叶二娘每天要吸婴儿血液,南海鳄神要生食人心等等,这种类似西片吸血僵尸的镜头,只是着意制造恐怖而已,用来表现邪恶,究嫌肤浅。大体来,梁羽生写反派人物,不及金庸,但这种邪得不近人情的毛病,倒是梁羽生所没有的。
梁羽生喜欢写知识分子,这个特点也表现在他所塑造的某些反派身上,如《散花女侠》中的铁镜心,从一个武双全的侠士,而渐渐变成豪情消减之人,以至为女侠于承珠所唾弃,写得颇有深度,在武侠中也是别开生面之作。
梁羽生这个特点有时也变成他的缺点,不是知识分子的江湖人物也带上知识分子的毛病。
如《散花》中的毕擎天,是丐帮帮主,但猜疑忌刻,工于心计,却似曹操这类知识分子出身的奸雄典型,这就不能不是一个败笔了。
梁羽生的没有出现邪正不分,是非混淆的问题,这是在于,他只擅长于写名士型的侠客,写到其他类型的侠客,虽也不无可取之处,但笔力究嫌弱了。
倒是梁羽生的前期,技巧虽然不很成熟,粗扩的气息却比后期浓郁。如《七剑下天山》中的凌未风,《塞外奇侠传》中的杨云骢,就不是名士型的侠客而写得较为成功的。
后期的,写其他类型的侠客比较成功的有两个人物,一个是《云海玉弓缘》中的江南,一个是《大唐游侠传》中的史逸如。前者是书憧出身的人物,后者是饶有侠气但却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武侠中都算是别开生面之作。尤其是江南这个人物的性格写得很突出,在《冰川天女传》中给读者的印象,比主角唐经天还深刻。
梁羽生擅长写名士型的侠客,这是他的特长,可以保持,但若能多用心思,多创造一些其他类型的侠客,即使不那么成功,也可以令读者有清新之感(江南就是个好例子)。这是我对梁羽生的一点意见。
梁羽生笔下之侠,书卷气多而粗犷的气息少;名士才子多,而椎埋屠狗之辈少。《天山派》是他武侠的主流,侠士的活动范围也多在北方,“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但句笑话,梁羽生笔下的北国健儿,却大多了江南才子的风华。用百剑堂主的一句话来,“悲慷气酷近燕幽”(《风虎云龙传》题词),梁羽生创造的侠士,也正是稍欠这一点“燕幽之气”。
太史公笔下的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下——荆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凡人凡语】最新更新章节〖六届 数字点评:他山之石评凡人点点滴滴〗地址https://wap.xbqg8.net/520/52098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