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庚宝基地(2/3)
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在这里生活过很久一样。不过想想也是,原主可是从基地落成开始就生活在这里了,虽然他很确信自己的身体里并没有另一个灵魂,但想来原主那些印象深刻的经历,多多少少会留下一些印迹。>
庚宝基地占地达到100亩,拥有三个半标准足球场,还有一个由德国进口的人工草皮铺设的室内足球场,在硬件设施上,绝对是向国际一流看齐的。>
球场边甬道的墙上,还写着徐指导亲自总结的口诀,比如“抢逼围”的口诀是“紧贴身,不犯规,看准球,伸脚抢,卡住位,准备追”,“接传转”的口诀则是“迎球接,把球吸,重心稳,事先观,选好位,对准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维微微皱起了眉头。>
他知道,1995年徐指导就是凭借着他的“抢逼围”战术,率领着上海申花拿到了甲冠军。>
但这套打法,即使在甲,也已经有些过时了,02年徐指导重新出山执教申花后仅仅十轮便黯然下课,就是最好的明证。>
虽然说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并非一无是处,仍然有着不少可取之处,但想靠着这些老皇历打造“中国的曼联”,恐怕就有些自不量力了。>
他有些庆幸原主当初坚持要留在英国了。>
庚宝基地想要真正打造成“梦工厂”,与世界上先进的青训系统接轨,引进科学的培养训练方案,才是正道啊。>
※※※※※※>
徐指导招呼了一声,小球员们便都回到了球场上继续训练。>
李维和其他人则在场边落座,一边观看小球员的训练,一边闲聊起来。>
“李维,你打算在上海待几天?”徐指导问道。>
“可能两三天吧,”李维答道,“其实我这次回国总共也只打算待小半个月,可能要回家乡看看,然后那边还有些访谈要处理。”>
“你现在可是大忙人了啊!”徐指导感慨了一句,“本来还想着让你指点指点你这群师弟们的。”>
“谈不上指点什么的,不过徐指导您发了话,这几天我肯定全力帮忙,”李维诚恳说道,“我只是想早点去德国开始训练,早一天适应,早一天才安心啊。我这样,算是笨鸟先飞吧。”>
“哈哈,那我倒是希望基地里能再多几只笨鸟啊,”扯了几句家常,徐指导接着把话题引向了场中,“李维,你看看,你的师弟们表现怎么样?”>
李维点点头,其实他早就在关注了,打眼一看,场上他能认出的小球员还真不少。>
一身腱子肉,在边路跑上跑下的,是后来的广州恒大主力右后卫,曾经和切尔西传出绯闻的 芃。>
留着学生头,瘦高个的门将,则是日后上海上港的夺冠功臣,国家队主力门将颜骏琳。>
瘦瘦小小,在后卫丛中像游鱼一样钻来钻去的,自然是多年后中国唯一的留洋旗帜,国足一哥——伍磊。>
和伍磊在锋线上搭档的高个子,同样是后来上海上港的冠军主力,吕文军。>
而在中场盘带出色、技术娴熟的小个子,则是后来上海申花的边路核心——曹赟订。>
李维看了一段时间下来,心里基本上也有数了,这些小球员们不愧是后来中超甚至是国家队主力的水平,在同年龄段里,他们的天赋即使不是最顶尖的,可哪怕放在英超豪门的青训营里,也一定是重点培养对象。>
但是,他在心底默默加了一句,如果把英超,哦不,哪怕是英甲球队同年龄段的青年梯队拉过来踢一场,庚宝基地的这批小球员一定会输得很惨。>
这样想着,他摇了摇头。>
徐指导自然看到了他的动作。>
“怎么?觉得有问题吗?”>
“嗯,算是吧,”李维想了一下,说道,“大家的天赋都很出色,在同龄人中的技术水平也是出类拔萃的,都比以前的我要强。”>
听到李维的夸奖,徐指导眼神中也难免闪过一丝得色。>
“但是,我不觉得他们可以对付任何一支英格兰前三级联赛的青年梯队,哪怕是小一年龄段的,”李维说得很直白,“我觉得培养的方法上可能有些问题。”>
听到他说得这么直接,徐指导也有些不愉。>
“李维,所以我们才想听听你的意见啊,你可是在世界上最好的青训营待了一年多,”看到恩师不喜,高宏博站出来打了个圆场,“你详细说说吧。”>
“嗯好,首先,小球员们的技术虽然很出色,但那是在无对抗和体能消耗不大的情况下,”李维指了指场上,“你们看,以文军的身体条件,这个球他应该背身拿住的,但却没有护住,就是因为他的体能消耗较大,而且不适应这种身体对抗下的控带。”>
“这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豪门终结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章 庚宝基地〗地址https://wap.xbqg8.net/466/46615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