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正旦后的第一次大朝(1/2)

麟德殿。

“陛下,胥相到了。”内侍禀报道。

此时,宏兴帝正在用放大镜欣赏着一幅字画。他抬起头,说道:“让他进来。”

“问陛下安。”胥译行了一礼,笑着说道。

“爱卿免礼,爱卿快来看看,评判一下这幅字画如何?”宏兴帝面色红润,如得一宝。

“哦?”听到宏兴帝如此说,胥译也凑上前去,细细打量了起来。

“青玉案,元夕。”

胥译暗暗称赞道,“好字!”这五个字写的大气磅礴,雄浑有力,可见功底。

胥译接着往下读:“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好词!”胥译称赞道。他仿佛看见了上元节热闹的情景。

“短短数言写尽了上元节的满城灯火、百姓尽情狂欢的景象!且这幅书法,笔力雄浑,饱满苍劲,一看便是大家所作。”

他又接着往下读:“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落款:李。”

胥译抬头,满脸愕然地看着宏兴帝。开口询问道:“李宣?”

宏兴帝笑着摇了摇头。

胥译原本在猜测,这是何人所作,宏兴帝便立刻解决了这个问题。

“朕也不知道。当时我和内侍在街上赏灯,当时刚好碰到了这个人。这个人的身边还带了个女子,当时他好似对那个女子颇为钟情,挥毫写下了这首词。”

“这个人,颇有才华啊!”宏兴帝认可道。

宏兴帝赞许地点了点头。随即说道:“观这个人的气度,应该是世家之子,明日大朝,便可以去寻找一下这个人了。”

“各家子弟中,这个人倒是颇有一番才学啊!”

胥译暗暗腹诽道:“大概率是李焐那个风流的儿子吧。”

不过宏兴帝感慨地说:“这个人,可以重用!”

正月十六,是大朝,京城六品以上的官员都身穿朝服,来觐见陛下。本来李知止也就是个六品官,但是好在他有宁安侯的爵位傍身,也跻身在大殿之内。

李知止换上了侯朝服。侯朝服跟大臣的朝服除了梁冠并无区别。中穿白纱中单,外罩赤罗衣裳,以青缘边。腰束赤白二色绢所制的大带,还带着玉青鞓革带。又有蔽膝缀于革带之后,后边还垂有大绶,白袜,黑履。

亦步亦趋地来到皇宫的外围,没想到,竟然碰到个熟人。

“萧轶?”李知止惊喜地叫出了声。

萧轶身着盔甲,头戴兜鍪,正在细细地检查众臣,忽而听到了有人在叫他。

“李…知止?”萧轶迟疑地叫了出来。

“嘿,萧子琮!”李知止欣喜极了。不过在大朝上面,李知止也不好跟他多说话,等他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便去拜访一下吧。

只听得内侍嘹亮地喊道:“大晋宏兴十九年正月复朝,众臣参拜!”

“大晋天子,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众臣跪下。

宏兴帝今天,头戴玄端,着冕服,看起来威严赫赫,霸气侧漏。

李知止的周围,基本上是一些糟老头子,最年轻的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他的七梁冠上面还有方顶笼巾,正面有横梁,左侧还插了一根雉尾,他混在这些老头子之中,显得十分忸怩不安。

马统呢?马统正身穿六品朝服,高高地站在玉阶之上,与众臣不同的是,还配着剑。

丞相胥译,端坐在第二层玉阶,看起来十分地威严。

“众爱卿,起!”宏兴帝威严的声音传了过来。

李知止好奇地想要一窥圣颜,无奈冕冠垂下来的旒阻止了李知止,李知止无奈,只好放弃了这一打算。

正旦复朝也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也就是众臣喋喋不休讨论一些事情。不过这跟李知止身边的这帮勋贵无关,这帮勋贵,大多都传了两三代,早已丧失了进取心,在朝中一般都没有什么职位。简单来说,就是混吃等死。

这大朝简直非人哉。李知止第一次上朝,不懂规矩。昨天激动了一整晚,寅时便起,然而卯时才可入内。

就这么喋喋不休一番,眼下都快到了午时了。

“诸位爱卿,昨日上元节可曾玩的尽兴?”突然,宏兴帝开口道。

众人便纷纷回答,又是一片嘈杂不已。

“朕这里,有一篇词,尔等可以评判一二。”

“奉车都尉,念!”宏兴帝嘱咐道。

马统得令,他取了这副词,大声念道:“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

听了这首词,李知止只觉得颇为耳熟,突然一拍脑门,想起了昨日。这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万里风尘清】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六章 正旦后的第一次大朝〗地址https://wap.xbqg8.net/451/45168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