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生而为人,应有执念(1/2)
荆轲还能说什么?>
荆轲当然说:“不愿,也请太子不要再作此想。”>
姬丹皱眉:“荆卿为何对此事这般抵触?若刺秦大事可成,待你归燕后,我必奏请父王给你赐爵封君,一跃晋升燕国贵族,后世几代富贵,还请荆卿郑重考虑。”>
“你觉得,”荆轲挑了个枣子,咬一口,“刺秦是有去有回的事么?”>
“自然是有难度,成大事者必要担其风险,但如果能成功归燕,王侯将相随你挑选,如果败了……”>
“如果败了,”荆轲接上他话,“燕国便顷刻覆灭,你这不是大事,你这是在赌,燕国可没有那个本钱陪你冒险。”>
姬丹忍下一口气:“那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我昨天跟田先生说过,一,联合齐楚合纵,如果走了狗屎运,也许能再拖延几年,二,拱手交出燕国地图,可保燕国王族和全军将士的性命。”>
姬丹摇摇头:“燕国一息尚存,现在又与代军联合,怎知不能抵挡?”>
荆轲:“你是在自己骗自己。”>
姬丹知道,但他不想就这样认输,尤其是向嬴政认输。>
同样是少时在赵国为质,凭什么他能做强国的王,而自己到今天还只是个弱国太子,在泥潭中挣扎求生,他不甘。>
而且他认为嬴政绝对是有意针对自己,就是因为当年小鹿儿的事,他竟恨了十几年。>
姬丹压下情绪,继续说:“至于合纵,你以为我没想过么?这几年一直派人在外走动,游说齐楚大臣,寻找能人说客,可都无功而返,他们一听要与秦国相抗,便纷纷没了抵抗之意。”>
荆轲:“那你可知他们为什么会一听秦国就放弃抵抗了?”>
姬丹不说话了,他当然明白其中缘由。>
如今的秦国没有对手,当初六国还能合纵是因为三晋尚且强大,成为秦国东进的巨大屏障,几国联合,便能将秦军锁死在函谷关内。>
可不到二十年,六国气数便尽,韩赵已亡,灭魏也只是弹指的瞬间。>
余下三国各占一方,连龟缩自保都难。>
秦国的版图已经推进到渤海边,大军在燕国南部驻扎,生生阻断它南下的路线,这种情况别说合纵,连车马经过都不被允许。>
秦军压境,就算和代国联合也希望渺茫,代国只是无根浮萍,一个小波浪就足以把他打翻,燕代两国都已经走到了尽头。>
“只有一条路了,”姬丹执拗道,“必须杀了嬴政,让秦国内部生乱,暂停攻燕,我们才有机会向南去联合齐楚。”>
荆轲叹了口气,看来自己昨天跟田光都白说了,现在也不打算再解释一遍。>
姬丹禽困覆车,他才不要跟他呆在一辆车上。>
他拱手道:“太子执意如此,请恕荆轲帮不上忙,就只能祝太子、祝燕国好运了。”>
说罢就要叫人来送客,姬丹立刻喊住他:“且慢,既然荆卿不愿冒险,人之常情,我也不好紧紧相逼,不过……关于无刃剑的事,我很想了解,也许是燕国的一个机会,还望荆卿不吝赐教。”>
荆轲:“那剑已在嬴政手中,太子又何必执着,天下……早就与你无关了。”>
“但燕国与我有关,”他立刻驳斥,“只要我还是一天燕国的太子,就绝不会看着秦军踏上我的国土,这份执念,你永远不会明白。”>
荆轲对姬丹印象不好,所以处处排斥,觉得他虚伪浅虑,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国太子而真正为国着想的一面。>
最初觉得他不思救国正途,却只想用偏门刺杀,以为这便能救国。>
但现在想来,哪里还有什么正途?>
燕国山穷水尽,列国人才凋敝,所有可行的道路都被秦国给死死堵住了。>
在荆轲看来,拱手让出燕国、主动向嬴政俯首称臣的确是唯一的活路,可保燕军和百姓免受战火屠戮。>
他能这么想得开,是因为他知道这个世界的结局。>
所有分裂都将归于一统,曾经敌视对立的国家全部会被归进秦的版图,聚而成为这片土地上第一个大一统的集权帝国。>
而这份图景,除了嬴政心中的野望,也只有这个荆轲能看见。>
但若站在姬丹作为燕国太子的单方面角度上来看,把国家拱手送出的人,不就是卖国贼么?>
有些事情,光用理性来权衡利弊而得到看似正确的解法,却枉顾感情所不能容忍,实在有违人性,也是一种可悲。>
人活着,就需要那么一腔执着的热情来让自己不枉为人,无关利弊,无关理性,只是为了不背离自己的血性,哪怕被旁人看作是偏执。>
荆轲感受到了,姬丹就有这样的执着。>
而他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荆轲】最新更新章节〖第208章 生而为人,应有执念〗地址https://wap.xbqg8.net/437/43725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