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经济战 1(1/2)
? 罗斯柴尔德方面停止抬高价格。
火药味渐渐浓烈的棉花市场突然烟消云散,变成了东岸纺织厂一家独大,不禁使一众看热闹的工厂主和棉商大跌眼镜。
自从东岸纺织厂开始高价收购棉花,一众商贩和工厂主就看出了端倪:东岸纺织厂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上了。
几乎没有人看好东岸纺织厂。
那可是罗斯柴尔德家族!有整个欧洲的经济为后盾!虽然不愿承认,但整个英国的经济都被罗斯柴尔德影响着,怎么可能把这样一个无名小厂放在眼里?
这是自从滑铁卢之战后英国拱手送给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大礼:英国的金融体系。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东岸纺织厂是出来搞笑的,不出几天就会偃旗息鼓,破产倒闭。
谁料到先偃旗息鼓的反而是罗斯柴尔德!?
王牌石油公司总部,杰森听完奥斯顿派来的人的汇报,嘴角翘起了一个弧度。
看来这个列昂内尔还是有些头脑的。
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是绝对的真理。
内燃机厂
内燃机厂的工人推出两台机器,每台都有十五米长,一米宽,有一排排钢杆、凹槽和圆环等,后面配有小型内燃机。
这就是由杰森改装的1895年美国人..诺斯勒普发明的自动换纡织机。
无耻的杰森依旧是申请了专利。反正早晚有人发明。
自动换纡织机,就是以自动换纡方式补充纬纱的织布机,这种织机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当梭子中的纬纱将织完时,仅做换纡动作而不调换梭子,织布过程中没有停顿,从而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和织布质量。
自动换纡织机的工作宽度有厘米等多种规格,有凸轮开口机构,能织制棉、麻、毛、丝、合成纤维和混纺纱线的平纹、斜纹和缎纹织物,采用多臂开口机构时可织制小花纹织物。
这时候英国的大部分纺织厂还只是环锭纺织机,就是由锭子和钢领、钢丝圈进行加捻,由罗拉进行牵伸的一种纺纱机械。
这两种纺纱机一比,简直就是联想笔记本和老式电脑的比较。
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
如速度,自动换纡织机几乎是环锭纺织机的三倍有余。
机械化效率简直完胜,自动换纡,就说明纺线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任何人力。
而且环锭纺能织出的花纹非常有限,论美观也是远远不及。
但毕竟相差了四十年的科技树,为了使现在能造出来,杰森利用依依的搜索查资料改装,花了几天时间,在依依的帮助下才改装成了这个长长的、后面还带着内燃机的铁疙瘩。
至于效率就远远不及为改装之前了,毕竟之前是电力驱动的,自动化也削减了不少,但效率比环锭纺织机高两倍还是可以的。
就这两台纺织机,使内燃机厂全部停止生产内燃机,加班加点,耗力耗资巨大才在一星期之内完成这两台。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个样子的机器已经是非常前沿的了,甚至还有点科幻感。
当然杰森来看这家伙丑得一逼,都怀疑到底有没有按照他的设计图来造?我设计的就这么丑?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兴奋地发狂的奥斯顿,有这么两台纺织机,效率就可以是其他工厂的两倍!
这就意味着生产相同量织物所用的时间是其他工厂的一半,成本也大大降低。
这就意味着东岸纺织厂生产的棉纺织品价格可以低很多,而且量还足够,织物花纹精美,简直可以物美价廉有没有啊!
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快啊……!
继罗斯柴尔德后东岸纺织厂也停止了抬价,不过十九便士一英担对于中小型工厂来说已经远远高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当然生产后还有的赚,但没有人能拿出这么多钱,连银行也不愿承受这个风险。
不过棉价市场并没有因此而冷淡下来,事实上,它更火爆了,一些想要坐收渔翁之利的棉商见停止了涨价,害怕棉价不降反跌,就争先将还积压在手里的棉花卖出去。
果然,在连续高价收购了半个月之后,东岸纺织厂终于贴出了“五便士一英担”的收购标准。
这个价位,又回到了原先的价格,在一众棉商来看纯属是没钱了出来搞笑的。
“开玩笑吧?谁嫌钱多不十九便士卖到这来?”一众棉商腹诽,同时也有些懊悔没有早点卖出去,虽说这里只比十九便士高一点,但那也是钱啊!亏了亏了……
于是一众棉商又跑去卖给罗斯柴尔德的收购处。
伦敦,罗斯柴尔德豪宅
“如您所料,东岸纺织厂停手了。”金发秘书吃着冰棍道,不时发出“呲溜呲溜”的声音。
“嗯。”列昂内尔很满意地看着眼前的秘书。
列昂内尔也没想到这个小工厂能坚持半个月,几乎把英国的棉花吸收了百分之十五,若这个数字再大一点连列昂内尔都沉不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不列颠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三章 经济战 1〗地址https://wap.xbqg8.net/436/436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