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天津大麻花(1/2)
“小米?”
两个简单的中文,却在这一刻让所有人一阵迟疑。
同学们先是一阵疑惑,但很快就由疑惑变成了震惊。
因为,他们注意到徐来笑了。
另外,韩、王、白以及樱园食堂其他的厨师,全都瞪大了眼睛,表现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啪啪啪!”
徐来带头鼓起了掌。
讲真的,姚育贤今天的表现着实是让他吃惊了。
从没想过,这姚育贤的舌头居然也这么厉害。
煎饼果子的面糊他的确是用了香料,也的确如对方所说的那样,全部打成了粉末状然后加入面糊之中。
但香料加入的并不多,占比非常小,舌头不灵敏的话根本尝不出来。
香料的加入,不仅能提升绿豆面的香味,同时还能盖住绿豆的腥味。
这是让煎饼果子变得更好吃的一个秘诀。
不同的师傅有不同的配方,而他今天的这个配方中,的确是有八角、花椒、白蔻这三样。
至于为什么要加入小米,也是有讲究的。
煎饼果子,属于粗粮。
老一辈的天津人习惯了纯绿豆面做的煎饼,吃起来不会有什么异样。
但如果换成是外地人吃的话,会觉得有着吃起来有些“渣子”。
这也是粗粮的弊端。
所以,为了解决这种“不适”的口感,后来的厨师们便想出了一些办法,比如说加入一些细粮来中和它。
小米属于细粮,磨成细粉之后,同粗粮绿豆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做出来的煎饼既能保证豆香味,同时又能保证口感。
粗中有细,口感和味道处在一个平衡,这才是煎饼果子该有的味道。
“这是今天的奖励?”
突然,人群中有人惊呼了起来。
因为两位阿姨正抬着一个铁盘从后厨走了过来。
那铁盘足足有一米宽,而在这铁盘之上,放着一根巨大无比的麻花。
外层是肉眼可见的糖浆、花生碎、瓜子、芝麻、核桃仁、青梅、桂花、青红丝等等。
配料极其丰富!
别说吃了,光用眼睛看就知道这玩意儿绝对甜。
“这不是津州(天津)大麻花吗?”
“没错,就是津州大麻花,我见过这玩意。”
“我也见过,是放在车上卖的,一个透明的玻璃箱里放着好多巨大无比的麻花,跟眼前这个一模一样!”
同学们似乎对这个麻花非常熟悉,一眼就认出了它。
“徐大厨,我有个问题想问。”
突然,陆风举起了手。
作为一名计算机大牛,精通于黑客技术的他,对这玩意可太熟悉了。
因为他经常在网上看到津州麻花车的图片。
在大夏国,有三个非常神秘的组织。
第一个就是出没于各大火车站还有街头的切糕。
第二个就是那些出没于城乡结合部的徽州(安徽)补漏。
而第三个,就是全国各地都能看到的装着津州大麻花的麻花车。
“你是想问,这些卖麻花的到底是不是人贩子吧?”
徐来笑着反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要问这个?”
陆风一愣。
“嗨,这事都在网上传开了。”
“我听说是有辆麻花车去加油站加油,但是那司机不熄火就想加油,到后来加油站的工作人员报了警,在麻花车上发现了几名被绑架的儿童。”
“你看他们那个车的造型就非常特殊,上面是玻璃罩,下面那么宽一个夹层,刚好可以放下一两个小孩。”
有同学说起了这事儿。
“呵呵,有人买过这种麻花吗?”
徐来继续问道。
说起来,天津大麻花是人贩子这事儿,曾经还在网上掀起过一阵风暴。
具体这个说法从什么时候兴起,他并不清楚。
这些麻花车到底是不是人贩子,他同样也不清楚。
但他清楚一点。
这些挂着天津大麻花广告的麻花车,跟天津可以说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如果细心一点的话就会发现,那些开着麻花车的人大多数为安徽的口音。
而且他们车辆的牌照大多为皖。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来自于安徽。
安徽阜阳市颍上县黄坝乡,素有【麻花之乡】之称的美誉。
但当地的麻花不如天津的【桂发祥麻花】那么出名。
为了打开销路,同时也是为了赚的更多,有些人便产生了一个想法。
把黄坝乡的麻花当成是天津大麻花去卖。
然后便有了后来全国各地跑的“天津大麻花”。
“讲真的,这玩意儿我见过好多次了,但真的一次都没买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美食复苏】最新更新章节〖第535章 天津大麻花〗地址https://wap.xbqg8.net/414/41454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