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朋友?姐妹?(一)(1/2)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从这一节开始虐女主~

之前出现的问题现在已经想办法解决了,以后不会再出现了。

------题外话------

时间差不多了,就到了例行看戏的时候。其实祝不言最不喜欢这个时候,但是作为主人家却不得不陪着,还好有王凤宝和杜若溪时不时陪她聊两句,她都觉得自己会闷死在戏台子前面。戏看到一半的时候,皇上来了。这才是今天宴会的重头戏啊,皇上一定会来,就像之前的十二年一样,所以众位大人一个都没有走,就在等着这个时刻呢。各家千金也没有离开,也在等着这个时刻。

三个姑娘在一起,无非就是姑娘间的事情,讨论一下哪家姐的故事,探讨现在哪家铺子卖的东西好看等等。王凤宝家里是江湖上的世家,话做事都很耿直洒脱,骨子里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祝不言是郡主,骄傲大气却还是孩子脾气;杜若溪温婉贤淑,很有诗书气息,话做事都软软的。这样的三个人性子不相同却也互补,在一起很是和谐。基本上,都是王凤宝和祝不言在,杜若溪微笑看着,时不时给两人添茶,发表一些一语中的的见解。

席面结束了,各人都被安排在王府,或游玩,或聊天,或休息。作为宴席的主角,祝不言先是带着众人在自家花园里逛了逛,看着姐们都累了,就安排各家休息去了,自己也带着王凤宝和杜若溪回了自己的院子。

这一顿宴席吃的真是各怀心思。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皇上又总是将眼睛放在祝王爷身上;他一方面希望祝王爷能帮他解决很多问题,一方面又不希望祝王爷身上有太多的功劳。祝王爷揣测了一下皇帝的心思,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正巧杜家妇人和姐到阳城来,使得祝王爷想到了一个比较折中的方法:提拔杜县丞。这样做有三个理由,第一,杜县丞在阳城没有什么根基,而祝王爷除了是王爷以外,也没有什么根基,这样的人皇上能放心用;第二,杜县丞做事勤勤勉勉,虽不能保证两袖清风,但至少大事上不含糊;第三,有这样一个能干事的人,皇上的注意力也能被分散不少。所以,这次生日宴会,杜若溪参加了,杜县丞也参加了,都作为上宾坐在主桌。

杜若溪的教养还是很好的展现了出来,她目不斜视,仿佛没有听到那些讨论的声音似的,三个人讨论着其他问题。杜若溪和祝不言的交好,不光是两个人私交的问题,也有祝王爷或多或少的提示。

因为尊卑问题,用膳时,其他姐们各自成桌,祝不言则一人一桌。当然了,因为关系好,王凤宝也和祝不言坐在一起。走在最后的杜若溪一进花厅,便被赤蛇恭敬的请到了主桌和祝不言、王凤宝坐在一起。瞬间,花厅里响起了各式各样讨论的声音。

肖不语因为家中还有事,而且他和祝不言也不在乎这些虚礼,还没等到饭点儿就打马走了。

祝不言一出现在亭子里,立马有眼尖的姐发现了。顿时,所有的圈子都打散了,聚在一起围着祝不言连声祝福。或祝福生日,或问好,或赞美衣物首饰起色发式;甚至有姐拉着王凤宝东西。祝不言和王凤宝戴着标准的阳城大家姐待客专用笑容,应付着各种人的各种话语。天知道两个人心中有多烦这样的阵仗,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人,而且大家是来送祝福的,不管真心有多少,能来就是给面子了。午膳时间到了,大家又一堆堆的跟着祝不言去花厅用午膳。

不过因为别人私底下并不知道杜家和祝家的关系,或许也是太远了无从打听,况且大家姐就算逛街也不可能抛头露面的,所以几个月过去了,其他人也没有察觉这中间的变化。所以才会有生日宴会上大家有有笑,就是没有人理会杜若溪的情况出现。

起来杜姐今年都十六了,寻常人家早就定亲了,不过杜县丞眼界高,不愿意自己的女儿随便许人,也是因为杜家所在的那个县城里实在是没什么可挑的人家,所以杜姐的亲事就一直拖到现在。杜家夫人和姐到了阳城之后,还未歇息就赶过来给祝家送礼物问候。潘王妃早已过世,所以招待杜家夫人和姐的任务就落在了祝不言的身上。一来二去的,祝不言和杜若溪也能上几句话了。祝不言特别喜欢杜若溪清傲的性子,杜若溪也很喜欢祝不言洒脱的性子,两人就这样还交上了朋友,连王凤宝也被拉出来三人行好几回。

据当年祝家的一房亲戚,嫁给了杜家的公子做填房,从此杜家和祝家也远远的搭上了关系。不过杜家很识时务,从来没有因为自家和祝家的关系大张旗鼓过,也许方家深知祝家家大业大高攀不起,所以一直都默默地不去打搅,逢年过节差人送点子特产节礼就完了。到了杜县丞这一代,和祝家就隔得更远了。再加上祝王爷后来跟着历帝东征西战,杜家就是送节礼都找不到地方送了,所以这段关系就搁浅了下来。后来杜家的嫡子通过各种艰辛的方式走上了县丞之位,也没有去求过祝家。只是在知道祝王爷的事情后,发了封信表示祝贺,逢年过节也写信问安,其他再没有什么。直到杜县丞的大女儿杜若溪及茾之后,为了给女儿找个好人家,才渐渐和祝家走动起来。今年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若我归来芙蓉花开】最新更新章节〖第九节 朋友?姐妹?(一)〗地址https://wap.xbqg8.net/41/414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