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武器越怪,死的越快!(1/2)
沙俄帝国确实是协定国的五大核心成员之一。
但是!在这五大核心成员之中,沙俄算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他可以算是五大核心之中的第三档。
第一档自然是中德两国,这两国是协定国之中的绝对主力。
第二档是日本和意大利,这两国实际上都是另外两个大国的小弟。不过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军工业也有能力武装自己的军队,所以可以算是第二档。
第三档是沙俄帝国,早在沙俄还是俄联邦的时候。为了从陈启民这里搞到援助,高尔察克把自己的军工人才都送到陈启民那里搞合作了。
而且后来陈启民以“分工不同”为由,逐步的拆解了俄联邦的军工研发和军工体系。
现在的沙俄帝国虽然还有军工业,但是基本上也就跟后世的印度水平差不多.......
顶多也就是英国的水平,至少俄联邦的重武器生产技术并不完善,并不能保证所有的武器都可以自产。很多名义上是自产的装备也都还需要中国的配件。
所以,沙俄帝国只能屈居第三档。
但是!
沙俄人坚持意大利也只能在第三档之中,毕竟两边的战斗力可不成正比。
好歹沙俄人还能打仗呢,意大利人能干什么?卖萌吗?还是给英国人带路?
对于自己的现状,沙俄人也是非常不满意的。他们也曾经试图过从别的方面获得其他的武器生产技术。
为此,他们买了很多别的国家的武器,他们试图通过逆向工程或者是同别的国家合作的方式,让别人将他们的技术都给自己。
可是可供他们选择的卖家并不多,英法美苏是不用想了。这些国家早就视沙俄为陈启民的忠实小弟,对他们来说将技术卖给沙俄跟直接卖给陈启民没有什么区别。
而在协定国之中他们的选择也不多,德国不用想了,德国的装备和中国都没有什么区别。
日本也不用想,日本的装备相对比较落后,即便沙俄人现在已经落魄了,他们也看不上日本人的装备。
至于意大利......姑且算是一个选择吧。
除了意大利,沙俄还想到了一些在武器上比较有独到之处的小国。比如芬兰、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和比利时。
后来,沙俄军队确实是在一些小国的装备上找到了不少灵感。
比如,他们跟意大利人学习弄了个超轻型坦克出来,还跟捷克人学习仿制了捷克式轻机枪。
甚至!
他们还照抄了一下德国人的创意,弄了个150毫米步兵炮出来。
为了能让这个重达近两吨的步兵炮可以快速移动,沙俄又跟陈启民学习弄了半履带摩托出来。
这些装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一定得战场功能性,而且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有些时候甚至能代替一些重武器的作用。
如果沙俄弄这些东西只是为了技术积累还好,毕竟当年的陈启民就是这么一点点的积累起来的。
可是,他们也曾经想过要用这些东西替代一些中国造的装备,这就非常坑人了。
高尔察克这样搞的结果,就是让沙俄军队的装备有了点万国造的意思,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这样一来沙俄后勤的压力更大了不说,最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了沙俄军队的战斗力。
在西线战场上,因为那里大部分都是和苏联对峙的前线,国防军和陈启民对那部分部队的影响力很大,高尔察克也怕陈启民看出自己的野心,所以那边的部队装备还比较正常。
可是在东西伯利亚的这部分沙俄守军之中,就被高尔察克塞了很多实验性产品进来。
5月2日当天,就有一名沙俄士兵丢下了自己手中的武器大骂高尔察克是个蠢货。
实际上,他手中的装备并不差!
他的武器在军迷的眼中也算是大名鼎鼎了,它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锥膛仔。
锥膛仔是德国造b41反坦克枪,它名为枪,但是更多人喜欢将它看成是炮。
这货的口径非常奇葩,它的口径是28/20毫米,也就是同一种武器上有两种口径。
因为它的炮膛是锥形的越到炮口口径越小,所以当一枚28毫米的穿甲弹从“枪口”飞出去的时候,就变成了20毫米穿甲弹。
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子弹”的初速度变得非常的快,穿甲能力极强,在五百米的范围内,它能直接击穿95毫米的装甲。
但是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它的有效射程大大降低而且“枪管”的使用寿命很小。
众所周知炮和枪的分界线是20毫米,而这货正好卡在分界线上,所以德国人将之称为枪,而别人则更多的将它看成是炮。
说起来它的造型非常像炮,但是却有步枪的射速,所以确实很难界定它到底是枪还是炮。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反坦克武器不是非常多的年代,它确实是当时最出色的单兵反坦克武器之一。
只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918远东战云】最新更新章节〖第586章 武器越怪,死的越快!〗地址https://wap.xbqg8.net/340/340830/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