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周纪三(2)(2/2)

立。

武王自为太子时,就不爱好张仪。及即位,又有群臣在他眼前毁短他。

诸侯听说张仪和秦王有抵触,即叛连横复为合从。

五年,张仪对秦武王说:“为大王计谋,应当让东方诸侯生变,然后大王才可以多得割地。臣听说齐王特别仇恨臣,臣在哪个国家,齐王必定攻伐哪个国家。臣愿意往梁国。那么齐国必定伐梁。齐梁两国交兵而不能脱身,大王趁机伐韩,进三川,挟天子,案图籍,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王业。”

秦王答应了。齐王果然伐梁。梁王恐。张仪说:“大王不用担心。我如今使人往说齐王罢兵。”于是使其舍人往楚国借使者对齐王说:“张仪往魏国事秦王与张仪打算好的。”

齐王说:“怎么回事?”楚国的使者说:“张仪往魏国,是与秦王早就打算好的。目标就是要齐梁相攻,秦国好趁机攻取三川,本日大王果然伐梁,是大王糟践国家的资源攻伐与自己相亲的国家,从而显示张仪对秦王的信用啊。”齐王于是就解围往了。

张仪在魏国当了一年的相国,就逝世了。

张仪与苏秦都是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起家,以至富贵无穷。当时天下之人都争着效法他们,又有魏人公孙衍,就是犀首。也是以谈说显名。其余苏代。苏历,周最。楼缓等,纷纷遍天下,专以辩诈相尚。不可胜计。而以苏秦,张仪,公孙衍最为著名。

孟子评论说:公孙衍,张仪真是大丈夫啊,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孟子说,他们怎么可以称为大丈夫?君子处天下,应当居正位,行正道。得志则与民同乐。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是大丈夫。扬子法言说,有人说张仪苏秦学鬼谷之术,习纵横之言,安中国各十余年,是这样吗?答复说,他们都是诡诈小人,圣人怎么会这么做。又有人说,读孔子之书,而行仪秦之事,怎么样?答复说,过火了,啼声像凤凰,举动像兀鹰,信任子贡是不会这么做的,乱而不解,子贡会引认为耻。说而不富贵,仪秦会引认为耻。有人说,仪秦之行,也算一种才干,,只是各有不同而已。过往用人,帝王都会为难,难道不根据才干用人吗?才是才,但不过不是我们提倡的才而已。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白话第一编年史】最新更新章节〖卷三 周纪三(2)〗地址https://wap.xbqg8.net/184/184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