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周纪三(1)(1/2)

慎靓王

元年,卫国更自己贬号为君。

二年。秦伐韩,攻取鄢。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

孟子进见,出来对人说:“看他的作为不像是位君王,到他身边也不见有什么叫人畏惧的处所,只是忽然的发问:天下该怎样才干安定?我答复说,只有天下一统才可以安定。他就说,谁能做到天下一统呢?我说,只有不会乱杀人的君主才干使国家回于一统。他就问谁能和他一起完成这件事呢?我答复,天下人都会和他一道。大王知道地里的禾苗吗?七八月天旱,则禾苗枯槁。老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禾苗就会勃然回生了。能同一天下的君王,就如这老天,谁能够抵挡他?

三年,楚赵魏韩燕五国同伐秦。进攻函谷关。秦国出兵抵抗,五国之师败走。宋国初称王。

四年。秦国击败韩军于修鱼。斩首八万级。在浊泽虏其大将。诸侯震恐。

齐国大夫与苏秦争宠,使人刺杀苏秦。

张仪对魏襄王说:”梁处所圆不足千里,士卒不过三十万,又无名山大川可作保障,而梁地正是秦国与山东诸侯争执的战场,首当其冲,诸侯的从约,实在恒水之上结盟为兄弟,以图相保。但如今亲兄弟同父母,都会为了争钱财而互相残杀,想要仗着苏秦的重复小计来对付秦国,明摆着是不行的了。大王若不事秦,秦人出兵攻河外,进据酸枣,劫取卫国,抢占阳晋,则赵国不能南下,大王也不能北上。这样一来从约之道也就断尽了。从约一散,大王的国家想不危亡已不可能了。因此愿大王审定计议。不然,我向大王申请辞往相位。“

魏王于是违背从约,通过张仪向秦国请成。

张仪回秦,复为秦相。

鲁景公薨。子平公立。

五年。巴蜀两国相互攻击。都向秦国告急。秦惠王欲伐蜀,认为道险远难至,而韩国又来侵伐,迟疑不能决。司马错请伐蜀。张仪说:”不如伐韩。“秦王说:“请说说你的理由。”

张仪说:“亲韩善楚,出兵三川攻打新城,宜阳,兵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这是王业。臣听说争名者都在朝中,争利者都在市井。如今三川周室,就是天下的朝市。而大王不往争取,却往争那戎翟之地,不是离王道太远了吗?”

司马错说:“不然。臣听说想要使国家富强,就得广拓土地。想要使兵强马壮,就得使老百姓富庶。想要光大王业,就得首先广布仁德。这三样满足了,王业也就随后而至。如今大王地小民贫,因此臣盼看大王先从易处着手,蜀国事西僻小国,又是戎翟中的大国,其国有桀纣之乱,秦国往攻击他,就如同豺狼追击小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固然修兵但不伤民,拔其一国,天下不认为暴。利尽四海,而天下不认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尽得,又有禁暴止乱之名。如今攻韩,劫天子,却是恶名。未必有利,而又有不义之名。请听臣说说其中的缘故。周是天下的宗师,与齐韩同功一体的国家。周自知将要失往九鼎,韩自知将要失往三川,两国就会并力合谋,通过齐赵,联合楚魏,假使他们将鼎送给楚国,将地送给魏国,大王是没有措施禁止的。这是很危险的。因此臣认为还是伐蜀好。”

秦王从司马错之计,出兵伐蜀。十月,拔取蜀国。贬蜀王为侯。使陈庄为蜀相。蜀国既属秦,秦国更加壮大。

苏秦既逝世,苏秦之弟苏代,苏历,也同样以游说显于诸侯。

燕相国子之与苏代结为婚姻,想要得燕国的权柄。苏代使齐回来,燕王哙问:“齐王能成霸主吗?”

苏代说:“不能。”

燕王说:“为什么?”

苏代说:“由于他不能信任手下的大臣。”

于是燕王专任子之。鹿毛寿对燕王说:“人之所以说尧为贤君,是由于尧能让国。今天大王若能将天下让给子之,就可以与尧齐名。于是燕王就把国家大任都委托给子之。子之之权大重。有人说:”大禹当年推荐益,却用启的手下为他的佐吏。及年老见启不足以任天下,就传位给益。启与他手下的逝世党攻败益而夺得天下。天下都认为禹之所以名传天下都是由于益的缘故,实在不然,他早就埋下伏笔,是叫启自己往取的。如今大王虽说属国于子之,但所用的官吏都是太子的人,名义上国政回子之,实在还是太子掌实权。“于是燕王收取印绶。自三百担年俸以上的官员都由子之任用。

子之就南面行王者之事,燕哙年老不听政,退位为臣。国事都由子之决断。

六年。慎靓王崩。子赧王立。

赧王上

元年,秦人侵义渠。得二十五城。

魏人叛秦。秦人伐魏。攻取曲沃而将百姓回还给魏国。又战败韩军于岸门。

韩国以太子仓为人质请和。

燕国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使人对太子说:”寡人听说太子将要厘清君臣之大义,父子之本位。有用的着寡人的处所,只要太子发话,寡人愿举国相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白话第一编年史】最新更新章节〖卷三 周纪三(1)〗地址https://wap.xbqg8.net/184/1841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