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已抵获鹿(2/3)
定改为石家庄,从此石家庄成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正式成为铁路枢纽和商品集散地。
1907年初,平汉铁路与正太铁路相继通车,但给当地的行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因当时管理铁路的法国人不肯修桥,正太铁路的员工遂自筹资金,每人捐一天的工资自行修立交桥。
1907年底,石家庄标志性建筑,大石桥宣告竣工。该桥是一座铁路——公路的立交桥,横跨平汉铁路和正太铁路,该桥长150米,高7米,宽10米,辟23孔,石砌拱券,毗邻于火车站与正太饭店。
20年代之初,石家庄的发展更为迅速。
此时欧美列强刚好打完了一战,有大量的废旧武器沽价待售,华夏政府又被“远东军备配额”所限制,导致“联省自治”的呼声,尘嚣日上,而且还应时催生了“地方自治市”,由于石家庄也刚刚吻合这些条件,于是积极的筹备了“石门自治市”。
不过很遗憾的是,石家庄自治市是昙花一现。
第一,孙中山的亲密战友,早期的革命志士陈炯明,蜕变成了凶恶的反动军阀,为了独揽广东的军政大权,不但努力鼓吹“联省自治”,四处推销“地方自治市”,还炮击了孙先生的官邸,真是猖獗一时。
后面的事情,很多人都略知一二了,黄埔军校应运而生。
陈炯明及其所属部队,成了老蒋与黄埔军校的死敌,蒋委座为了消灭他,先后发动了二次东征,后来这厮的主张,也属于被封杀的对象。
其次,石家庄于1925年与1926年,两次获得“市自治资格”,却是由反动的北洋军阀所批准的,因此到了1928年,北伐战争取得全胜之后,南京政府陆续颁布了《特别市组织法》和《普通市组织法》,而石门(石家庄)自治市,却刚好属于被取缔的对象。
1928年年底,该自治市向获鹿县政府,上缴了自治的钤记。
随后的近十年之中,石家庄成为了被遗忘的城市。
获鹿县是管不了它,而正定县(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又不想管,至于河北省政府是太忙了,先是军阀混战,整个中原打成一片废墟,之后又是日军发动侵华战争,河北等地也是风声鹤唳、一夕数惊。
因此石家庄的发展,有减慢的趋势,到了1937年,石家庄的人口也就七千人左右。
到1937年10月为止,由于平津等地沦陷的影响,很多人口纷纷外迁,此地的实际居住人口,已不足五千了,甚至还在持续的减少之中。
向老蒋发去紧急密电的,不用说,正是川西小霸王本人。
刘亦诚少将自从与刘湘告别后,就立即返回了川西县。
这厮回到川西后,首先是视察川西县与茂州市的空军部队,尤其是新组建的川西第四飞行联队。
联队长正是关系户宋杰克。
当然说他是关系户,似乎也有点不妥,别人是靠真本事上位的,当初还在空军学院任教期间,就总结了川西空军与美国空军的差别,一直致力于组建一支美式的空军联队。
宋杰克才华横溢,曾向孔玉玲和尹沁兰建议,将川西大学的名字,改为“西点—黄埔军校”。
此事甚至得到了李威利、蒋重光等人的支持。
在这厮看来,美国最好的军校是西点军校,而华夏最好的军校是黄埔军校,而且华夏现在又正值全民族抗战,因此川西的一切教学力量,都应该向军队与战争转换,川西“西埔军校”正是实至名归。
宋杰克的飞行技能也不低。
他以前在美国夏威夷空军服役时,可是真正的空军上尉,若非白人的优越感太强了,他可能早就当上了空军中校,当然也不会回国发展了,因此跑回华夏来当一飞行联队长,还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何况,无论孔氏家族、宋氏家族,还是川西老刘家,都不是缺钱的主,一点点的学费,还是给得起的。
看宋杰克如此推崇美国空军,都决定拿出最好的作战飞机、最好的技术力量,以及最好的飞行学员,让这厮组建一支试试,如果效果确实很好的话,川西的空军部队,不排除会全面改编为美式空军。
川西第四飞行联队,下辖三个轰炸机大队,以及一个飞豹战机大队,一共拥有各类战机150架。
其中飞熊中型轰炸机110架,飞豹战机(歼教型)40架,表面上,战机的总数与其他联队差不多,只是对前线的野战机场,以及后勤补给方面的要求,倒真有点点苛刻了。
与其他联队相比,该联队属于“小中队”编制。
每中队只有12架战机,与美国或德国的飞行小队类似,即每三架战机为一个小队,因为英式的飞行小队,则由二个编队,即是由四架战机组成。
至于实际的效果,只有等实践检验之后才知道。
这种美式飞行联队,对后勤方面的要求很高,在编的地勤、维修、医疗与警卫等相配套人员的数量,达到了一个可观数字,总数约二千四百余人,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胜利之钢蚁雄心】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章 已抵获鹿〗地址https://wap.xbqg8.net/135/135891/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