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向老兵敬礼!(3/6)

一丝厉色,随即喊道:“电报空军,给我不分昼夜实施轰炸,电报西伯利亚最高司令部和费城总参,攻坚军团保证三天内攻克山口城堡”

在柴油机车的牵引下一列十六节的客运列车在托阿铁路上高速行驶,车轮在铁轨接缝处发出有规律的当当声,在车厢内的乘客如果注意的话可以感觉到车厢似乎在轻微的晃动着。

托阿铁路全称为托木斯克至库兹涅茨克至阿尔泰的铁路,全长六百多公里,属于半军用铁路,之所以说是半军用,是因为托木斯克至库兹涅茨克段超过四百公里是在此前大半年时间由东俄组织库兹涅茨克和托木斯克的数十万移民利用国家提供的装备物资材料修筑的地方支线铁路,为的是打通东俄首府库兹涅茨克与外界的铁路交通,同期建设的还有库兹涅茨克至阿巴坎的支线铁路及库兹涅茨克至克孜尔的铁路,这三条铁路当中,至阿巴坎的铁路已经归于新贝(新西伯利亚——库兹涅茨——阿巴坎——斯柳江卡)铁路的一段,而库兹涅茨克至克孜尔的铁路因为线路稍长还没有完工。

因为库兹涅茨克至克孜尔这段铁路未完工,在中央预定发起战争后,就不得不考虑到唐努乌梁海的交通,重型装备,物资调动的速度跟不上,因此便将托木斯克至库兹涅茨克铁路全段暂时转为半军用外,还从工程兵部队紧急抽调了上万人到库兹涅茨克修建了库兹涅茨克到十佐领即现阿尔泰直辖市的军用铁路,近两百公里的长度仅仅半个月就在开战之前两天修建完成,平均一天铺路达到了十几公里,这对于需要穿越萨彦岭东段的铁路来说,修筑速度已经足够惊人。

当然说是半军用,实际上同样可以客运,只是现在从库兹涅茨克到阿尔泰这一段近两百公里还不向公众开放而己,战事结束后,这段铁路自然也会归入交通部的铁路管理局统一管理,成为客货运铁路。

只是现在战事还没有结束,这段铁路上行驶的绝大时候都是军列,不是调运军队的军列,就是调运军用物资的军列,客运列车只能通行在托木斯克和库兹涅茨克一段,且那也因为这里被划为战区,少有普通客运列车,一般车上运载的要不就是政府组织的移民,要不就是运送到地方的急需建设物资,就像这列客运列车一样,这列十六节车厢的列车上运载了近三千多名移民,全部是移民局分派到库兹涅茨克盆地一带各村镇城市的。

当然其中一节车厢上搭载了一些特别的客人。

“快看快看那边的天上,是我们的飞机”随着车厢内响起一声童音,整个车厢立即热闹了起来,人们纷纷挤到车厢的左窗边,打开车窗看着空中飞过的由上百架俯冲轰炸机组成的机群,所有人望着空中的俯冲轰炸机,神情中大都带着仰慕之色。

普林斯留到他们的脸上大都带着骄傲之色,现在的战争,最吸引世人眼球的正是阿拉斯加的空中力量,阿拉斯加的空军包括海上航空兵,现在就像一个让世界各国难以逾越的高峰,曾经在各个战场大展雄风,看看现在的日本吧,可以说对日本的战争,日本最后被逼到不得不投降,空军和海航的压制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东京大火,数十万日本平民惨死于足以融化钢铁的烈焰之中,一次就几乎摧毁日本人的信心。

而这次的苏阿之战,空军到目前为止似乎并非最耀眼的,甚至并没有出现什么让人惊叹的战绩,只能说是很寻常的行动,但这并不能让人否认阿拉斯加空军的吸引力。这些列车上的移民不是新移民,而是从美洲领土上转移过来的老移民,确切的说应该是正式的阿拉斯加公民,其中数年十年以上,甚至建国前的移民都有。对于自己国家的飞机,他们比新移民更了解,也更有信心,也更有骄傲感。

望着空中的机群,普林斯拿起相机拍了一张照片,作为《华盛顿邮报》的记者,依靠着美国和中国之间的那有些难以完全道明的关系而目前还算“良好”但还未曾接受考验的国际友谊,获得了前往阿尔泰前线的直接采访权,对这里普林斯可以说根本没有任何了解,要不是苏阿开战,这里是主战场之一,正发生着一场惨烈的攻坚战,他甚至都不知道有一个阿尔泰山口的存在。

普林斯更不知道山口城堡到底是什么模样,现在阿尔泰山口城堡无疑是此时全阿拉斯加最令人熟悉的名词,就像现在的列车上,普林斯已经听到无数次阿尔泰,无数次阿尔泰山口这样的名字从很多人的嘴里吐出,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人们渴望知道阿尔泰战场此时的战况。

阿尔泰战役已经打响了四天,而就在这四天中,几乎每天都有喧嚣的《战捷号外》出现在报纸上,阿拉斯加的各大电台更是即时专题跟进报道,两峰防线,日涅斯克防线,攻克巴尔瑙尔,别洛库里哈,伊尼亚等等消息,都会和中路大军突破鄂毕河防线,击溃德斯克狙击等等战果一样,在胜利的数分钟后,从各大电台就能听到战捷的欢呼声。

事实是这样吗?是的,阿拉斯加可不存在什么谎报军情的情况,各大报社,各大电台,也不可能胡乱报道战况,阿拉斯加的公共新闻委员会可不是吃素的。

战争连连获胜,这是事实,只是人们也可以看到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1895淘金国度】最新更新章节〖第481章 向老兵敬礼!〗地址https://wap.xbqg8.net/114/11481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