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君臣(2/3)

过来了一个小太监,拿着一张圆凳,放在了杨嗣昌旁边。

“谢皇上!”

了解崇祯脾气的杨嗣昌,知道崇祯能赐座给自己,就代表着他的怒火,已经消散了大半。

杨嗣昌拱手谢过了皇帝后,坐了半边屁股在圆凳上,把身子挺得笔直,恭敬的看着崇祯。

“杨爱卿,你可有救援济南的办法,绝不能看着济南被鞑子攻陷。”崇祯看着杨嗣昌,问道。

“陛下,此时各路赶来勤王的大军,全都聚集在京城一带,足有三四十万之多,其中不乏来自山东的数万人马。

可是这个时候,他们根本无赶到济南支援德王啊,就陛下下令,让他们驰援济南,估计还没打援军抵达,济南就已经破了。

此时高起潜手里的关宁铁骑,倒是可以赶赴济南,可是高起潜手里的关宁铁骑不足三万人。

而在济南城外,两路鞑子大军汇合的人马,已经足有五万余众,关宁铁骑去了,恐怕也会被鞑子一口吃掉的。”

听到关宁铁骑可能会被鞑子一口吃掉,崇祯脸色也是一变,此时的关宁铁骑就是崇祯的心头肉,绝不允许出现意外。

“哎,难道济南咱们就不管了吗?”崇祯突然间感觉心灰意冷,叹息一声,问道。

“陛下,鞑子这次入关,完全就是为了劫掠财物,关外苦寒,他们缺少过冬的衣物,粮食。

等这些鞑子抢够了,差不多也就会自己退走的,咱们现在还不宜和鞑子主力决战。

咱们大明地大物博,就算被鞑子抢走些财物,也算不了什么,但却可以为咱们争取一些时间。

等到夏收之后,朝廷的税收收上来,陛下整顿兵马,到时候再找鞑子算账也不迟啊!

这个时候,真要是为了救援济南,搭进去关宁铁骑,可就不值了。”

杨嗣昌此时厚着脸皮,对崇祯说道。

杨嗣昌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就是告诉崇祯,这次鞑子入关,不是为了他的大明江山来的。

无法就是因为鞑子关外苦寒,想入关抢点财物,粮食等过冬,咱们大明如此之大,鞑子还能抢多少。

鞑子想抢,就让他们抢吧,济南城再重要,能重要过关宁铁骑嘛!杨嗣昌的意思,就是放弃济南了。

当然这话,杨嗣昌也不敢明说,但崇祯又不傻,当然听出杨嗣昌话中的意思了。

至于杨嗣昌话中说的,等夏收之后,反攻鞑子的话,连他自己都不信。

就凭此时大明每年收上来的两百来万两白银,除去乱七八糟的支出,勉强也就为此辽东防线,还想干其他的,做梦吧。

而且这两年,朝廷每年收上来的税收,变得越来越少了。

大明北方各地每年都在发生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流离失所,遍地流民,叛乱横生,税收不少才怪。

“哈哈,想朕堂堂大明天子,竟然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现在甚至连自己的兄弟都保护不了,哈哈哈……”

崇祯听完杨嗣昌的话后,强忍着怒气,随即怒极而笑,笑声是那么的无奈,不甘。

就连此时崇祯身后的王承恩,也是一脸怒意的盯着杨嗣昌,这些大臣一个个什么用都没有,没一个能替圣上分忧的。

倒是有一个卢象升,可是现在却一点消息都没有。

杨嗣昌听着崇祯的笑声,低下头,不敢看崇祯。

崇祯怒笑之后,情绪平静下来,眼睛里充斥着血色,露出疲态,看向杨嗣昌问道:“可有卢建斗的消息?”

杨嗣昌听到崇祯问起卢象升后,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子,但随即镇定下来,他相信崇祯此时绝不知道卢象升战死的消息。

杨嗣昌掌控了,城外送入朝廷消息的所有渠道,但凡送入朝中的战讯,他都要先过目。

这几天,确实没有卢象升的一点消息,杨嗣昌就更加坚信高起潜送回的消息,卢象升或许真的死了。

“回禀陛下,暂时还没有卢大人的消息,不过刚刚高起潜传回消息,两天前,他们在鸡泽和鞑子打了一仗,伤亡不小。

而据说卢大人也跟鞑子在贾庄交战,可惜高监军被鞑子牵制住,无法赶往救援,事后便没了卢大人的消息。

微臣,就怕……就怕卢大人凶多吉少啊!”

崇祯听到杨嗣昌最后一句话,身子猛地一摇晃,差点倒下,幸亏被王承恩扶住。

卢象升此时可是崇祯非常依仗的大臣,虽然在和鞑子议和的事情上,卢象升是坚决反对,引起崇祯的不满。

但崇祯对于卢象升对大明的忠诚,以及卢象升的能力,还是非常信任的。

所以这个时候,杨嗣昌话里的意思,竟然说卢象升可能已经战死了,这让崇祯难以接受。

“传令给高起潜,立即给朕找到卢爱卿的下落,朕要立即得到卢爱卿的消息,快去,咳咳……”

崇祯对着杨嗣昌怒吼道,然后胸膛起伏,脸色憋得通红,不断咳嗽,王承恩在背后为崇祯捶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最新更新章节〖第342章 君臣〗地址https://wap.xbqg8.net/103/103067/104.html